登录/注册
首页 古诗文

7-9年级必背古诗文 | 杂说(四)



杂说(四)

唐·韩愈

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故虽有名马,祇辱于奴隶人之手,骈死于槽枥之间,不以千里称也。

马之千里者,一食或尽粟一石。食马者,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。是马也,虽有千里之能,食不饱,力不足,才美不外见,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,安求其能千里也!

策之不以其道,食之不能尽其材,鸣之而不能通其意,执策而临之,曰:“天下无马?”呜呼!其真无马邪?其真不知马也。


播放器加载中



字词注释

❖伯乐:春秋时秦穆公时人,姓孙,名阳,擅长相马。

❖祇:只,仅仅,副词。

❖辱:受屈辱。

❖骈:两马并驾。骈死:并列而死。

槽枥:原指养兽的食器,这里指养马的处所。

❖不以千里称也:不把它称做千里马。以,把。称,叫。

❖马之千里者:日行千里的马。之,助词。此句“马”和“千里者”是部分复指关系。

❖一食:吃一顿。

❖或:有时。

❖尽粟一石(dàn):吃尽一石(dàn)粟。粟:泛指粮食。尽,全,这里作动词用,是“吃尽” 的意思。石,十斗为石。

❖食:同“饲”,喂养。

❖其:指千里马,代词。

❖能千里:能走千里。

❖是:这,指示代词

❖能:才能。

❖才美不外见: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。见,同“现”,显现。美,美好素质,优点。

❖且:将。

❖欲:想要,要。

❖等:相当。

❖不可得:不可能。得,能够,表示客观条件允许。

❖安:怎么,哪里,疑问代词

❖策:这里作动词,驾驭,驱使。之,指千里马,代词。

❖以其道:用(对待)它的办法。

❖尽其材:全发挥它的才能。材,同“才”,此指日行千里的才能。

❖鸣之:它叫。

❖之:不译。

❖通其意:通晓它的意思。通:通晓。

❖执策:拿着马鞭。策,赶马的鞭子,名词。

❖临之:到马的跟前。临,到它跟前。


全文译文


世上有了伯乐,然后才会有千里马。千里马是经常有的,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。因此,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,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,不把它称作千里马。

日行千里的马,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,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。(所以)这样的马,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,却吃不饱,力气不足,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,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,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?

鞭策它,不按正确的方法,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,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,(反而)拿着鞭子到它跟前说:“天下没有千里马!”唉!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?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!



作者简介

韩愈(768年—824年12月25日),字退之。河南河阳(今河南省孟州市)人。自称“郡望昌黎”,世称“韩昌黎”、“昌黎先生”。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

贞元八年(792年),韩愈登进士第,两任节度推官,累官监察御史。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,历都官员外郎、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。元和十二年(817年),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,参与讨平“淮西之乱”。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。晚年官至吏部侍郎,人称“韩吏部”。长庆四年(824年),韩愈病逝,年五十七,追赠礼部尚书谥号“文”,故称“韩文公”。元丰元年(1078年),追封昌黎伯,并从祀孔庙

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被后人尊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。后人将其与柳宗元、欧阳修苏轼合称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他提出的“文道合一”、“气盛言宜”、“务去陈言”、“文从字顺”等散文的写作理论,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。著有《韩昌黎集》等。



#互动猜谜#


暂无内容
Scratch 离线版下载
macOS 版
Windows 版

Copyright © 2019 百思威科技版权所有